一、Trendelkamp齒輪泵技術原理與結構設計:
1. 基本工作原理
齒輪泵屬于外嚙合齒輪泵,通過兩個漸開線齒輪的嚙合作用完成流體的吸入與排出:
吸入階段:齒輪嚙合線將泵腔分隔為吸油腔和壓油腔。當齒輪旋轉時,吸油腔容積增大,形成負壓,流體通過進口被吸入。
排出階段:齒輪繼續(xù)旋轉,嚙合點推移至出口側,吸油腔容積減小,流體被擠壓至壓油腔并排出。
容積效率:齒輪端面與泵殼之間的微小間隙(通常0.05-0.15mm)確保了高壓下的容積效率,避免流體泄漏。
2. 關鍵結構設計
齒輪材料:采用高強度合金鋼或硬化鋼(如滲碳鋼),齒面經(jīng)精密磨削或拋光處理,提高耐磨性和嚙合精度。
軸向補償:通過浮動側板或彈性擋圈自動補償齒輪端面磨損,延長使用壽命。
軸承支撐:重型軸承(如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)承受軸向和徑向力,適應高粘度介質的阻力。
1. 高效輸送能力
適用范圍廣:可輸送高粘度介質(如瀝青、原油、糖蜜等,粘度可達數(shù)萬cSt),也可處理低粘度液體(如水、輕質油)。
流量穩(wěn)定性:齒輪嚙合的連續(xù)性確保流量脈動小,適合對流量均勻性要求高的工藝(如化工反應進料)。
高壓輸出:最高工作壓力可達25-40 bar(視型號而定),滿足長距離輸送或高壓系統(tǒng)需求。
2. 可靠性與耐久性
抗磨損設計:硬化的齒輪表面、耐磨軸承及軸向間隙補償機制,顯著降低磨損速度。
自吸能力強:最大吸油高度可達8-9米(視介質粘度和溫度而定),無需額外引油裝置。
抗污染性:對介質中的微小顆粒(≤50μm)有一定耐受性,但需配合過濾系統(tǒng)防止卡滯。
3. 低維護成本
結構簡單:無復雜閥件或精密電子元件,維護集中于齒輪、軸承和密封件更換。
模塊化設計:可根據(jù)需求快速更換齒輪組、軸封或軸承,減少停機時間。
